GB/T 17344-2025 是我國包裝行業針對包裝容器氣密性檢測的重要推薦性國家標準,于 2025 年 8 月 1 日發布,2026 年 2 月 1 日正式實施,作為對 1998 年版標準的修訂,其技術要求和適用范圍均實現了全面升級,為包裝容器密封性能檢測提供了統一、科學的技術依據。
一、標準基本概況
1. 適用范圍
本標準適用于各類運輸包裝容器的氣密特性測試,相較于舊版,新版刪除了對容器容積的限定,并將新型材料制成的包裝容器納入檢測范疇,進一步擴大了適用邊界,滿足了當前包裝行業多元化的發展需求。
2. 核心定位
標準明確了氣密試驗的原理、設備要求、操作流程及報告規范,既可為生產企業的質量控制提供技術指導,也能為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公正檢測提供統一依據,對保障產品運輸過程中的安全性(如防潮、防漏、防變質等)具有重要意義。
二、核心技術內容
1. 試驗原理
通過向試驗樣品充入預定壓力的空氣,采用特定檢測方式觀察是否產生氣泡,以此判定容器的密封性能。核心邏輯是利用氣體泄漏時與檢測介質接觸產生的可視化現象,直觀反映密封缺陷。
2.測試方法
浸水法:適用于能夠浸沒的中小型包裝容器。將充壓后的容器浸入水中,觀察水面是否產生氣泡,以此判斷泄漏點和泄漏程度。
3.測試儀器
普創科技LT-03A泄漏與密封強度測試儀
壓力氣源:需能提供不小于 100kPa 的穩定壓縮空氣,壓力可調節。
壓力表:量程范圍 0-100kPa,精度等級不低于 1.0 級,且需定期校準以確保數據準確性。
輔助設備:包括能淹沒檢測位置的水槽、盛裝檢測液的器皿及刷涂工具等。

4 試驗步驟
4.1 根據需求將進氣孔設置在對試樣密封性影響較小的容器側壁、頂部或底部,盡量避免設置在試樣密封裝置、進料口或排氣口上。
4.2連接好充氣氣管,裝好試樣密封裝置,任意放置,不使用任何外加固裝置。
4.3 對設有排氣裝置的容器,堵住排氣孔或換成不透氣裝置,并確保連接處氣密完好。
4.4通過進氣孔對試樣內部充氣至規定壓力。
4.5將試樣浸沒在水槽中,不能浸沒的試樣,應旋轉試樣測試;觀察有無氣泡產生,或在試樣外表面刷涂檢測溶液觀察有無氣泡產生。
4.6試驗持續時間為達到穩定壓力值后保壓 5 min。
4.7如觀察到氣泡產生,判斷氣泡是否為試樣外部結構攜帶空氣,若是,不判定為試樣泄漏。
該標準的實施將推動包裝容器制造企業優化生產工藝,加強質量管控,有效降低因密封性能不足導致的運輸損耗;同時為市場監管和第三方檢測提供統一技術依據,促進包裝行業規范化、高質量發展。